生命科研无止境,精英思想永传承——朱友林老师班导活动—江陆斌研究员“天道酬勤——我的科研之路”主题分享会

生命科研无止境,精英思想永传承

——朱友林老师班导活动—江陆斌研究员“天道酬勤——我的科研之路”主题分享会

生命科学学院 记者 熊钰柔 汪鸣飞)2020年11月7日9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类201班于基础实验大楼人类衰老研究所大会议室展开班导活动。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江陆斌应邀前来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本次会议由南昌大学副校长、生物科学类201班班级导师朱友林主持,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东等领导嘉宾出席。生物科学类201班、203班全体同学,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前往交流学习。


在大家的期待中班导活动准时召开。朱友林校长向大家隆重介绍江陆斌研究员并表示热烈欢迎。江陆斌于1992年入读南昌大学生物系本科,1999年硕士毕业于南昌大学,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院,2003年赴美NIH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起在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建立了疟原虫表观遗传学课题组,致力于疟原虫疾病表观遗传机制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疟疾防控新策略。回国后参与十余项科研项目,Nature等国际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申请抗疟药专利六项,其中一种小分子候选药物已进入临床前研究。


此次座谈会,江陆斌研究员以“天道酬勤——我的科研之路”为主题讲述了他从南昌大学到巴斯德研究院的种种往事。回忆着1992年通过高考走进南昌大学,江研究员不禁感慨:“以前的高考真的可以决定前途,而我有幸进入南昌大学。”本科四年间,江研究员在极其艰苦的科研环境下,自己动手配置药品,制作仪器,成功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毕业成果。他告诉同学们,生命科学就是探索生命的自然科学,只有经过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过程才能得出成果。


1999年,江研究员前往中科院上海植物所研读遗传学专业,探寻病毒与疫苗制作的奥秘,也正是这时,他深深领悟到科研的使命就是服务人类,与同学们的交谈中,他不止一次提到,科研的目标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在美国NIH从事博士后研究时,江研究员完成了从偏爱独自钻研到与导师同僚共同研讨的转变,成为导师眼里动手能力最强的学生。他借此激励同学们,要将自学和求学相结合,提升科研能力,规划自己的科研道路。“当独自站在比人还高的玉米地里,想到的会是怎样把这些变成实验材料。”江研究员强调,科研的要素就是浓厚的兴趣和耐得住寂寞,“你往往是一个人,没人会鼓励你,而学习最需要的就是自己的兴趣。”


交谈的最后,江研究员真切感叹:“21世纪不是生物学的世纪,也不是什么科学的世纪。而是以生命科学为核心,各学科相互交叉的世纪。”这样的时代对生科学子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江研究员给同学们留下一句话作结:“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大脑。”


聆听了江研究员饱含真情的分享,同学们深深领悟到科研之路的漫长与光明,同时也有了许多困惑。在提问环节中,江研究员与朱友林校长一同交流了同学们提出的诸多疑问,当被问及如何在大学生纷繁浮躁的生活中沉下心来时,他们欣慰的说:“不管怎样的大学生活都是值得珍惜的,找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就行,如果想成功的话,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天道酬勤。”活动最后,朱校长不忘再次和同学们说道:“主动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巧妙学习,同学们要做到的就是这些啊。”回味着这十六个字,同学们收获满满的离开会场,班导活动也随之落下帷幕。


此次活动带给我院师生一个开阔视野的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展示出我院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提升同学们学习兴趣,传授优秀前辈的学习方法,为我院今后的科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能带着今日的所学所获,走得更远、更稳,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记者:熊钰柔 汪鸣飞 摄影记者:李怡壬

(责编:莫深龙)

(指导老师:金陆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