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农民,一半科学家——记我院赣鄱先锋杨柏云教授

一半农民,一半科学家

——记我院赣先锋杨柏云教授

杨柏云,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昌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兼兰花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兼组培快繁分会副理事长,江西省植物学会理事长,科技部江西省植物药产业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负责人,南昌市湾里区经济作物团团长,吉安市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团成员,抚州市资溪县花卉苗木团成员。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西省“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江西省“三下乡”先进个人等称号。杨柏云教授不但科研成果丰硕,还长年累月在田间地头致力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工作,把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当成生活习惯,走到那里,扶贫或科普工作就做到那里,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精研细究的学术大

杨教授长期致力于兰科植物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种质资源调查、组培快繁、遗传结构、传粉生物学以及基因组学等,每年超过三分之一时间在外开展野外调查,爬遍了江西的山山水水,蚂蟥咬、蚊虫叮、车陷泥泞、路遇野猪、被岩壁划伤、与毒蛇对视……。杨教授常说:“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是场与时间的赛跑,花开在哪里,就去到哪里。”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教授在兰科植物研究方面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杨教授共完成了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3部。尤其是在珍稀濒危植物大黄花虾脊兰保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填补了“空白”,培养出来的小苗已经“回归”植到江西、湖南和安微三省的野外环境中,人民日报、新华网、江西日报、江西卫视进行了报道,人民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进行了转发,为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贡献“江西力量”。在教学方面,杨教授专教材,精益求精,上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深受学生的欢迎;注重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翻转教学,总结出一套“自学-讨论-答疑-总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作为主编撰写的“井冈山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一书,正在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科技成果转化的先锋

杨柏云教授十分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在担任湾里区经济作物科技特派员团长期间,一方面积极组织团员与湾里区企业和农户对接,服务对象有16家之多,另一方面亲自负责指导罗亭镇农民改变种植结构,发展大棚西瓜和草莓生产。此外,杨柏云教授多年来一直深入吉安的井冈山和抚州的资溪县,帮助当地的企业和农民发展林下经济,仿生栽培森林中药材。从2018年起,已经成功种植了黄精、金线莲、铁皮石斛等,今年又在积极帮助吉安市林科所在井冈山种植黄精、见血青、七叶一枝花、八角莲和霍山米斛等,在疫情过后的一个月之内,就3次前往井冈山实地指导,从规划选地,种源选择,栽培技术,养护管理无一不倾注了杨柏云教授的心血,该项目目前正在稳步的推进之中。今年在九岭山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考察时,听说该县有一家黄精种植的企业在繁殖方面碰到的问题,急需要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专家提供帮助,杨教授主动找到了该企业,了解情况,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赞扬。

科普教育的带头人

杨柏云教授为江西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在2019年中国植物学会开展的万人进校园宣讲“作物训化与人类的生活”的活动中,积极组织全省植物学会理事,在全省重点中学开展了三十余场科普报告,听讲的中学生达到了一万多人次。中国植物学会事理长种康院士赞扬江西的科普工作做的好,有声有色,在全国带了一个好头。杨教授除了在南昌三中做了科普报告之外,还在南昌十九中为中学生做了标本做作的课外活动;在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萍乡上粟县为中小学生科技员做了“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的讲座;还利用在北戴河劳模疗养期间,为全国的劳模们进行了“转基因作物与我们的生活”讲座;此外,还在南昌站前路小学,南昌二中为中小生做了“什么是兰花”和“植物、动物与我们的生活”科普讲座,均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和欢迎,南昌二中的校长说,我们中学十分需要这样的科普报告,对扩大中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尤其是对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具有重要的帮助。在2020年中国植物学会总结大会上,江西省植物学会被评为优秀组织奖,杨柏云教授代表江西省植物学会在大会上做的经验交流发言。

用杨柏云教授的话说,就是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和每一件利国利民的事,要把服务农村、农业、农民融入到自已的日常生活,永葆“一半农民,一半科学家”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