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13生态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
时间:2025-02-24 02:41:00 来源:作者:
附件1
南昌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
(2023年)
学位授予单位 | 名称:南昌大学 |
代码:10403 |
授权学科(类别) | 名称:生态学 |
代码:0713 |
授权级别 | □博士 |
硕士 |
2024年1月14日
一、总体概况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学科建设情况,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等。
生态学由著名生态学家林英教授等创建于上世纪50 年代,2006 年获批生态学硕士点,2013 年设立江西省唯一的生态学本科专业,2015年教育部备案设置生态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方向。学科团队共27人,高级职称16人,具博士学位24人,近五年主持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百项,科研经费2700万元;获省级以上科研和教学奖励3项;培养硕士生52人,获江西省优秀硕士论文11篇。
学位点自设立以来,围绕江西动植物资源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鱼类、农业螨类及资源利用、植被与植物区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水域生态等方面在国内形成了明显的优势。我院的生态学科研究紧紧围绕江西的区域特色并为地方经济服务,在学位点发展过程中,构筑了研究区位优势明显、学科人才结构合理、科学研究平台完备等学科优势,相应地形成了以鄱阳湖生物多样性研究、植被与植物区系、农业螨类和水生动物资源利用等学科特色。在鄱阳湖及流域水生态、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和秀美江西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近5年来,始终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培养生态学领域高层次创新型复合人才,共培养硕士研究生57位。学科水平不断提高,导师力量逐步增强,平台条件日益完善,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是江西省生态学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生态学学科一直是南昌大学重点建设特色优势学科,在全国第轮次学科评估中被评为“C”类学科。
2023年,生态学专业招收研究生共21人,在读研究生共42人,其中2022级21人,2021级21人,毕业研究生16人(2020级)。所有毕业生均获得硕士学位,截至去年12月,15名毕业生完成就业(93.7%),其中2名毕业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生态学专业现有导师13名,其中教授/研究员共7名(葛刚、夏斌、阮禄章、戎俊、邹志文、向小果、管毕财),副教授/副研究员6名(余潮、辛天蓉、王文娟、黎磊、应智霞、沈瑞昌),包括博士生导师7人,所有导师均具有博士学位,45岁以上6人,45岁以下7人。
此外,柔性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引进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牟晓真、国内复旦大学的陈家宽(特聘讲座教授、流域生态学研究所创始人并兼任所长)、李博(种群生态)、吴纪华(动物生态)、傅萃长(鱼类生态)、赵斌(流域生态)、马志军(鸟类生态)等教授任兼职特聘教授,每年来学校工作1~4 个月。有力的带动了学科教师队伍的发展。
作为江西省人才引进James D. Fraser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王小强(美国SRNF 植物研究所教授)、卢宝荣(复旦大学)等教授任特聘讲座教授,均获得江西省“赣鄱英才555 工程”高端人才柔性特聘计划项目。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位点文化建设,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等。
研究生配有专职辅导员罗晓通,同时还有兼职辅导员钟丽梅、崔磊磊参与管理工作,均为学院在职职工,建立了成熟完备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此外,各年级均成立了党支部,由教师担任支部书记,产生了如王静、崔磊磊等优秀党务工作者,每个研究生党支部均有1名党委委员负责联系,指导支部开展各项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学位点注重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具体做法有:
一是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挖掘生态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爱国情怀、生态文明、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道德融入课程教学;
二是充分发挥江西红土地教育资源作用,并与生态绿色资源有机结合,在生态考察、项目研究、社会服务中传承红色基因;
三是充分利用课题组组会和党团组织活动,在学习交流中融入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的互动交流;
四是充分利用导师资源,导学与育人相结合。关心学生切身利益,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利用所学专业服务老区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帮助学生创业就业,养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家国情怀;
五是充分发挥思政队伍作用和文化育人功能。建立专职辅导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在实验室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学位点注重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狠抓理论武装,学位点导师邹志文作为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获得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个人荣获新时代赣鄱先锋“一心为民好书记”称号,为学位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先锋引领作用,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在2023年,研究生第三党支部继续被评为学院优秀党支部,在此期间,支部党员开展多项活动,包括观看红色电影《跨过鸭绿江》;集中收听收看建团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的讲话,钟南山院士网络直播报告等;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会等,进一步筑牢思想意识形态防线。
此外,学位点研究生多名同学投身学校一线参与防控志愿服务,表现出新时代研究生的精神风貌。
学位点设有学术交流沙龙,不定期举办,用于研究生文献交流,实验进展汇报,所有导师同时参与,进行思想碰撞,完善科研思路,启发创新思维。
学位点的油茶研究团队聚焦江西山茶油这一土特产,坚持十几年如一日,持续攻关油茶产业核心技术,不断探索油茶产业发展模式,致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目前,以“研究团队+合作企业+专业合作社”共建的方式运营油茶林地超1.2万亩,茶油加工厂6家,辐射推广面积超9.7万亩,带动就业逾3000人,让油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树”,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平安树”。团队推送的《红土地结绿硕果,小油茶展大能量》成功入选教育部公布第六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22级生态学研究生邢凯峰、张立冬和学位点青年教师张剑获得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2级生态学研究生孔新研获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学术训练情况,学术交流情况,研究生奖助情况等。
1、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课程建设方面,学位点导师余潮负责的《遗传学》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戎俊等完成总时长超过700分钟的研究生课程《分子生态学》的慕课录制;夏斌等负责的研究生课程《生物进化与系统学》完成了视频拍摄,并于2023年2月在智慧树平台上上线。夏斌等申报的《“双螺旋”模式驱动下产教融合生态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南昌大学研究生层次教学成果特等奖,学位点导师葛刚主持的《基于“质量共治、持续改进、特色发展”的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体系》获2022年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均按照《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上岗和招生管理办法》执行。每年上岗导师必须经过学院学位委员会的考核、认定,学院特别强调,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导师,暂停上岗招生:
(1)学术行为不端,或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2)所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在各级抽检中出现不合格;
(3)在教学、招生(含自主命题)和指导等工作中出现重大责任事故,或存在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并造成不良影响;
(4)导师招生后将研究生转由其他人指导的(正式签署协议的联合培养除外)。
学位点在导师成长过程中给予培养支持,学位点本年度遴选黎磊副研究员成为硕士生导师,此前已安排其与学位点其他导师合作指导多名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
此外,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生命科学学院师德师风考核实施办法》《生命科学学院意识形态长效机制》等制度,根据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师德考核负面清单等,建立师德师风负面处理机制,规范教师履职履责,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良好的师德师风结出硕果,2023年学位点导师夏斌教授获南昌大学立德树人标兵,其所在团队入选南昌大学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单位。学位点油茶科研团队2022年三登央视,在《新闻联播》播出题为“小油茶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的新闻报道。今年该团队的充分整理先进事迹,成功被推荐参加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申报和第26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申报。此外,由于2023年工作突出,学位点导师戎俊、余潮获得学院突出贡献奖。
3、学术训练情况,学术交流情况
学位点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基础科研能力训练,对在读研究生开展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精品课程》的培训。课程主题包括了重点实验室概况及发展规划,文献检索、阅读、分析与综述,论文的研究设计、写作及答辩,实验室安全及管理制度解析等。
积极推动学生参加学术交流,2023年,学位点承办了第六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同时共组织高质量的学术报告7场,邀请了如厦门大学知名教授李振基、浙江大学教授唐建军等行业专家,面对面与师生交流,极大地拓宽了学位点师生的视野,提高了师生们学术研究的兴趣。此外,本年度学位点研究生参加了如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青年学术论坛(广州,5月6日至9日),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长沙,5月20日至22日),中国动物学会蛛形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讨论会(铜仁,7月14日至17日),中国昆虫学会第十四届蜱螨学学术讨论会(贵阳,9月21日至24日),第二届江西省生态学大会(井冈山,9月22日-24日),第十二届南方八省区动物学学术交流研讨会(长沙,10月13日至16日),江西省植物保护学会、江西省植物病理学会、江西省昆虫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赣州,12月1日至3日),第三届热带南亚热带昆虫资源与害虫防治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赣州,12月3日至6日),,参会100余人次,进行学术汇报70人次,获学术报告奖20人次,大大提高了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促进了科研思维训练。
4、研究生奖助情况
为了鼓励研究生更好的学习和科研,学位点根据学校学院制定的相关制度进行奖评。主要制度包括《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奖学金学术成果认定及综合得分计算办法》、《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首次评定办法》、《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首次评定办法》、《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次评定综合成绩计算办法》、《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末次评定综合成绩计算办法》等。
学位点按照南昌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进行奖助。该体系主要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江西省政府研究生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高水平科研成果奖、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研究生专项奖学金、研究生助研金、研究生助贷金、研究生困难补助金等十类奖助项目组成。上述奖助学金分别按不同等级、不同比例设定。学业奖学金分为特等、一等、二等,覆盖面100%;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其它奖学金,奖励优秀在校生,获奖面15%。学位点研究生在2023年获多项奖学金,2021级研究生艾慧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此外,学位点重视研究创新能力的训练,研究生负责“赣出好油”和“一代天椒”获得第九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两项金奖,同时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赛银奖和铜奖各一项;南昌大学挑战杯校赛优秀奖5项。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等。
学位点重视人才队伍搭建,尤其是对外合作交流,黎磊老师在10月结束了德国莱布尼茨淡水生态与内陆渔业研究所为期一年的访问,沈瑞昌副研究员开始了瑞典隆德大学一年的访学,段星至也获得留学基金委资助,即将前往美国进行访学(人才队伍建设)。
本年度,生态学学科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项目名称分别为《兰科吻兰族的系统学研究及其区域丰富度差异成因探讨》、《内陆湿地鱼类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其氮磷释放规律》、《南方稀土尾矿苔藓结皮对基质磷循环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此外,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一区TOP期刊6篇,E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4项。10月15日,组织了“中法环境月:防控入侵生物,保障粮食安全”生物知识科普活动,为期1个月,接待参观人员近万人。参与申报的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一等奖"柑桔害螨成灾机制及持续控制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2022-413-R04"(科学研究)。
2023年度生态学教师部分科研项目清单
序号 | 项目来源 | 项目名称 | 执行年限 | 项目经费(万元) | 负责人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 | 兰科吻兰族的系统学研究及其区域丰富度差异成因探讨 | 2024.01-2027.12 | 32 | 向小果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 | 内陆湿地鱼类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其氮磷释放规律 | 2024.01-2027.12 | 32 | 刘以珍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 | 南方稀土尾矿苔藓结皮对基质磷循环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 2024.01-2027.12 | 32 | 蔡奇英 |
4 | 宜春市林业局 | 宜春市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资源补充调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 2023.01-2024.12 | 69.3 | 管毕财 |
5 | 元翔(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 | 福州机场鸟情调研、虫情监测服务项目 | 2023.03-2025.03 | 56.8 | 阮禄章 |
6 | 江西破浪 | 藻ZX127鉴定试剂盒创制及品质改良 | 2023-2025 | 40 | 余潮 |
7 | 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 | 水生生物监测服务 | 2023-2023 | 39.7 | 吴小平 |
8 | 石城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监测(续建)项目 | 2023.11-2024.10 | 29.99 | 阮禄章 |
9 | 石城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监测(续建)项目 | 2023.11-2024.10 | 29.99 | 阮禄章 |
10 |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湖池、沙湖栖息地生态环境定期监测项目 | 2023.06-2023.12 | 29.1 | 沈瑞昌 |
11 | 江西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 潜在食药同源植物半蒴苣苔的全基因组研究 | 2023.07-2027.06 | 20 | 向小果 |
12 | 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 | 2023年度中华穿山甲专项调查(上饶市玉山县外业调查) | 2023.05-2023.12 | 12.96 | 阮禄章 |
13 | 庐山市蓼南乡人民政府 | 庐山市蚌湖周边水系生态修复 | 2023.05-2024.05 | 11.02 | 阮禄章 |
14 | 庐山市蓼南乡人民政府 | 庐山市蓼花池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 | 2023.05-2024.05 | 11.02 | 阮禄章 |
15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 | 亮腹釉小 蜂毒液蛋白组分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 2023.01-2025.12 | 10 | 万滨 |
16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 | 2024.01-2026.12 | 10 | 沈瑞昌 |
17 | 江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 油茶果实性状变异的分子基础及遗传资源挖掘 | 2023.07-2027.06 | 10 | 张 剑 |
18 | 江西省财政科技专项“包干制”试点示范项目 基础研究类 | 江西省种子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研究 | 2023.01-2024.12 | 10 | 向小果 |
19 | 江西省财政科技专项“包干制”试点示范项目 基础研究类 | 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关键机制 | 2023.01-2024.12 | 10 | 沈瑞昌 |
20 | 江西省财政科技专项“包干制”试点示范项目 基础研究类 | 沉水植物及其附着藻类对湖泊中可溶性有机碳浓度升高的响应机制 | 2023.01-2025.12 | 10 | 黎 磊 |
21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鄱阳湖监测-鄱阳湖物种(沉水植物、鱼类)多样性监测 | 2023.06-2024.04 | 8 | 张 欢 |
22 |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南矶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项目 | 2023.10-2024.07 |
| 葛刚 |
2023年生态学学位点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Cai QY*, Li B, Cai MT, Liu YZ, Wu L, Ge G*.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bryophytes in ion-type rare earth mines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southeast China,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lant and Soil. 2023 Mar;484(1):79-94. (二区Top)
Feng M, Hu Y, Yang L, Wu J, Yang G, Jian S, Hu B*, Wen C. GST-Mu of Cristaria plicata is regulated by Nrf2/Keap1 pathway in detoxification microcystin and has antioxidant function. Aquatic Toxicology. 2023 Oct 1;263:106708. (一区)
An J, Yang L, Hu Y, Lu W, Wu J, Yang G, Jian S, Wen C, Hu B*. Analysis of the immune function of Caspase-3 in Cristaria plicata.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2023 Dec 1;143:109184. (一区)
Kong Z, Zhong H, Jin X, Cai Q, Zou Z, Ge G, Wu L*. Linking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to function underneath moss‐dominated biocrusts in rare earth elements mine areas under a subtropical climate.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2023 Aug 15;34(13):4057-69. (二区)
Sheng X, Qiying C, Shifeng S, Yizhen L, Bicai G, Lan W, Gang G*. The trait co-variation regulates the response of bryophytes to nitrogen deposition: A meta-analysi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3 Dec 15;339:122739. (二区)
Ma L, Liu Y, Lu W, Zhang Z, Li W, Zhang Z, Zhang X, Zhu C, Bai J, Xu Z, Han Y, Ruan L*. A highly effective incubation strategy enhanced the urban bird hatch success. Avian Research. 2023 Jan 1;14:100074. (二区)
Zhou J, He R, Liu X, Zhang B, Chen G, Wang D, Zhu Y*. Manipulation of plant height in garden asparagus (Asparagus officinalis L.) through CRISPR/Cas9-mediated aspSPL14 allele editing. Horticulture Research. 2023 Jul;10(7):uhad096. (一区Top)
Zhou YD*, Qian H, Jin Y, Xiao KY, Yan X, Wang QF. Geographic patterns of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β-diversity of aquatic angiosperms in China. Plant Diversity. 2023 Mar 1;45(2):177-84. (二区)
Zhang C, Wan B, Jin MR, Wang X, Wei YJ, Zhong L, Xia B*. Inhibition of ecdysone receptor (DcEcR) and ultraspiracle (DcUSP) expression in Diaphorina citri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pesticides.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023 Aug 1;194:105518. (一区Top)
Zhang C, Wan B, Jin MR, Wang J, Xin TR, Zou ZW, Xia B*. The loss of Halloween gene function serious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Diaphorina citri (Hemiptera: Liviidae) and increases its susceptibility to pesticides.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023 Apr 1;191:105361. (一区Top)
Wang H, Xin T, Wang H, Wen K, Liu Y, Wang J, Zou Z, Zhong L, Xia B*. Stress response and tolerance mechanisms of spirobudiclofen exposure based on multiomics in Panonychus citri (Acari: Tetranychidae). iScience, 2023, 26(7). (二区)
Zou Z, Yang Y, Chen Y, Sun W, Xi J, Zhu P, Min Q, Wang J, Wan B, Xin T, Ruan L, Xia B*. Chronic lead exposure prolongs the immature stages of brown-legged grain mite, Aleuroglyphus ovatus, in a long-term population stud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3 Nov 15;337:122339. (二区Top)
Dai Y, Zhang Y, Sun W, Chen Y, Wang X, Xin T, Wan B, Xia B, Zhong L, Zou Z*. The metabolism and detoxification effects of lead exposure on Aleurolyphus ovatus (Acari: Acaridae) via transcriptome analysis. Chemosphere. 2023 Aug 1;333:138886. (二区Top)
Zhu P, Yang S, Yang Y, Ai H, Chen M, Wang X, Zhong L, Xia B, Zou Z*.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life table parameters and high-temperature lethality of 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Journal of Stored Products Research. 2023 Mar 1;101:102094. (二区)
Jin MR, Xin TR, Zheng ZH, Zhang C, Huang XY, Li ZZ, Liu YM, Wang J, Zou ZW, Xia B*. Yeast in addition to pollen enhances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predatory mite Euseius nicholsi by increasing the target of rapamycin gene expression. Biological Control. 2023 Feb 1;177:105101.
Xingyun Huang, Yaxuan Li, Huiyin Lin, Xiuting Wen, Jie Liu, Zhifen Yuan, Chun Fu, Bofu Zheng, Leiqiang Gong, Huiying Zhan, Yu Ni, Yang Hu, Peng Zhan, Yingkang Shi, Jun Rong, Ruichang Shen*. Flooding dominates soil microbial carbon and phosphorus limitations in Poyang Lake wetland, China. Catena, 2023, 232: 107468. (一区Top)
Xingyun Huang, Kexin Wang, Xiuting Wen, Jie Liu, Yan Zhang, Jun Rong, Ming Nie, Chun Fu, Bofu Zheng, Zhifen Yuan, Leiqiang Gong, Huiying Zhan, Ruichang Shen*. Flooding duration affects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ies in a lakeshore wetland in Poyang Lake,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3, 874: 162397. (一区Top)
Ruichang Shen, Xingyun Huang, Xiuting Wen, Jie Liu, Hocheol Song, Christoph Weihrauch, Jörg Rinklebe, Hong Yang, Zhifen Yuan, Bofu Zheng, Chun Fu. The determining factors of sediment nutrient content and stoichiometry along profile depth in seasonal water,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3, 856: 158972. (一区Top)
Qin SY, Chen K, Zhang WJ, Xiang XG, Zuo ZY, Guo C, Zhao Y, Li LF, Wang YG, Song ZP, Yang J, Yand XQ, Zhang J, Jin WT, Wen Q, Zhao SZ, Chen JK, Li DE, Rong J*. Phylo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reticulate evolution of Camellia sect. Paracamellia Sealy (Theacea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23. (一区Top)
Xie H, Zhang J, Cheng J, Zhao S, Wen Q, Kong P, Zhao Y, Xiang X, Rong J*. 2023. Field plus lab experiments help identify freezing tolerance and associated genes in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f trees: A case study of Camellia oleifera.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3, 22, 14, 1113125. (二区Top)
Zhou P, Li JH, Liu YZ, Luo Y*, Xiang XG*. Species richness disparity in tropical terrestrial herbaceous floras: Evolutionary insight from Collabieae (Orchidacea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23, 186: 107860. (一区Top)
Cui YF#, Zhou P#, Xiang KL, Zhang Q, Yan H, Zhang LG, Pan B, Huang YS, Guo ZY, Li ZY, Xiang XG*. Plastome evolution and phylogenomics of Trichosporeae (Gesneriaceae) with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ppraisal.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3, 14: 1160535. (二区Top)
Yafang Wang#, Qing Chen#, Lei Li, Huifang Ding, James D. Fraser, Jinjin Hou, Wenjuan Wang*. The cascading effects of submerged macrophyte collapse on geese at Poyang Lake, China. Freshwater Biology, 2023, 68: 926-939. (一区)
Zhou CH, Wang RR, Wang S, Guo T, Lei Y, Ouyang S, Wu XP*.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prey fish diversity based on 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 Aquatic Conserv: Mar Freshw Ecosyst, 2023, 33:784–797. (二区)
Jia CC, Wu CHZ, Huang XC, Zhou CH, Ouyang S, Liu XJ, Wu XP*. Effect of complex hydraulic variables and physicochemical factors on freshwater mussel density in the largest floodplain lake, China. Ecological Processes, 2023, 12(1): 1-14. (二区)
国际合作交流方面,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James D. Fraser教授合作开展鄱阳湖越冬水鸟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合作撰写论文1篇。与俄罗斯科学院瓦维洛夫普通遗传学研究所Elena A. Mudrik博士,俄罗斯奥卡鹤类繁育中心Tatiana A. Kashentseva联合开展白鹤保护基因组学研究,合作撰写论文1篇。与德国莱布尼茨淡水生态与内陆渔业研究所Sabine Hilt研究员合作开展小龙虾入侵生态学研究,合作撰写论文1篇(国际合作交流)。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学位论文抽检、盲审情况及问题分析等。
1、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1) 组织机构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16年6月成立了“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和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20年6月成立了“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班组,明确了责任,学位点评估作为每年常态化的工作,每年做好评估、总结。
(2)工作流程
学位授权点准备评估材料:学位点准备《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南昌大学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简况表》和相应的支撑、佐证的附件材料;
专家评议:包括邀请不少于5人的校外同行专家,与专家进行充分沟通,发送评估材料,根据专家反馈意见,补充完善自评材料;专家组现场审阅学位授权点评估材料,通过听取学位点汇报、与师生和管理人员座谈、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了解学位点基本情况;各位专家对学位点分别进行评分,并提出评议意见;根据评估专家意见,修改完善自评报告,撰写学位授权点整改与提升方案。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召开会议,对学位授权点自评材料进行审议,提出学位点建设意见。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评估专家的评议结果、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情况等,按议事规则对学位授权点自评结果进行审议表决。
2、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出以下不足:
(1)学科方向不聚焦
(2)师资数量总量不足,导师仅13名。
(3)仪器设备总值偏低,教学科研平台面积偏小。
(4)研究生培养规模较小,与生态学科综合性学科特色及一级学科学位点不相称。
(5)无博士点,仅有生物学博士点下面的有一个方向,每年招生仅1人。
3、学位论文抽检、盲审情况及问题分析等
2023届生态学共有12名同学参加了校级盲审,4名同学参加了院级盲审,所有毕业生均通过论文抽检和盲审,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学位。
学位点毕业生叶先艳、朱佩佩、丁明明获得2023年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六、改进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1)进一步加强学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促进团队建设;
(2)仪器设备总值偏低,教学科研平台面积偏小。建议加大学位点建设经费投入;
(3)研究生培养规模较小,与生态学科综合性学科特色及一级学科学位点不相称。建议按照一级学科学位点要求扩大该学位点的招生规模;
(4)建议加大扶持力度,积极申报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争取早日获批。